
11月10日上海股指配资,江西抚州临川大剧院座无虚席,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抚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精彩开幕。
本届展演规模盛大、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共有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个高腔优秀剧目,30个“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南方片区入选作品个精品剧目参加,约1400余名演职人员参与,于11月10日至16日在抚州市的三大剧院连续上演13场,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戏曲文化体验。
陆丰正字戏传统剧目《昊天塔·五台山会兄》精彩亮相,这是正字戏连续三届参加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作为广东省稀有剧种代表,这也是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第五次赴江西参加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再次展现了“中国戏剧活化石”的独特魅力。
高腔盛会:跨越时空的戏剧魅力
经广东省文旅厅推荐,正字戏《昊天塔·五台山会兄》于11月14日下午在临川大剧院演出,与弋阳腔《疯僧扫秦》、宁海平调《擂鼓战金山》等四大剧目同台献艺,共同演绎了一场高腔艺术的视听盛宴。
该剧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传承、导演,剧目讲述了杨家将中杨六郎为取父亲杨令公遗骨,途经五台山时与失散多年的哥哥杨五郎相认的故事。
作为正字戏优秀传统剧目代表作品之一,该剧展现了正字戏粗犷雄浑的南派武功、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程式。
此次展演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模式,通过“抚州发布”抖音号、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使正字戏这一古老剧种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走进更广阔观众的视野。
传承之路:精品创作一步一个脚印
正字戏的展演历程可追溯至更早。在之前的两届全国高腔展演中,正字戏已凭借《织锦记·百日缘》和《刘文龙·锄奸》等精品剧目,引起戏剧界的广泛关注。
而今年3月,正字戏继续推出新作林晓青主演的《金山战鼓·击鼓抗金》,参加了“2025高腔生行、旦行青年演员推优展演”获新锐奖,展现了剧种持续的艺术创造力。
这种持续的创新和演出活力,源于陆丰市对正字戏传承保护的重视。2012年9月,在陆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陆丰市正字戏剧团转制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提供了6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为剧种传承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
在《昊天塔·五台山会兄》剧中,杨五郎的扮演者庄淑程和杨六郎的扮演者林大赠,均是正字戏的骨干力量。他们既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使古老的剧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活态传承:“传帮带”的文化接力
作为宋元南戏遗响,正字戏这一珍稀剧种已有900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声腔与伴乐丰富多彩,保留了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腔等南戏四大声腔,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演变的珍贵样本。
面对传承挑战,陆丰市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活态传承模式。一方面,通过“老带新”加快传承培养,让彭美英等老艺术家指导青年演员;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创作精品剧目,如《妈祖》《刘文龙》等优秀作品多次在央视播出。
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陈文宾表示:“正字戏传承需要坚持守正创新。首先要不断培养人才,坚持政府主导、专业院校代培的模式;其次要以‘精’为主,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创作紧贴时代脉搏的新戏。”
绽放未来:古老剧种的现代表达
正字戏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承载着海陆丰地区历史文化记忆的“活”载体。近年来,正字戏积极融入当代生活,通过进校园、下乡演出、参与乡村振兴宣传等方式,扩大受众范围。
展望未来,正字戏将继续通过“小剧场流量化”路线,借助新媒体等形式,扩大传播范围,培养年轻观众群体。
正如陈文宾所言:“我们要把正字戏的粉丝圈、朋友圈扩大,借助国家、省的戏曲平台将新戏、新演员推出去,让千年古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新媒体平台接触并喜爱上正字戏。随着传播渠道的拓展上海股指配资,正字戏的粉丝圈不断扩大,为古老剧种注入了新的生机。
万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